Author 作者 张乐妍/本刊编辑。生成式AI人工智慧机器学习科技产业台湾生成式AI,一项完全崭新的科技产品赫然出现在生活周遭。这类产品同时带来了方便与冲击,也让我们被迫面对原本看似遥远、由AI取代人类的故事情节。全世界都正在遭受这波浪潮奇袭,更何况是身处小岛的我们。如何迎接浪潮,不被击倒;或是乘上浪潮前端,迎风而立?我们邀请了前任科技部长、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陈良基,以及高雄师范大学工业科技教育学系副教授张美珍,一同探讨台湾在生成式AI发展上的位置和挑战,同时思考台湾科技教育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新科技。
时间先转回2012 年,此时社会大众对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想像及概念从攻占世界的机器人变成Apple iOS 个人助理Siri。在这股潮流中,台湾大学讲座教授、国家实验研究院院长陈良基发现AI 是极大的潜力股,大型企业开始朝向大数据分析与AI 发展,更纷纷将资金投入应用的开发。到了2017 年,随着软硬体蓬勃发展,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等技术使用门槛降低,AI 的突飞猛进让台湾科研与产业开始数位转型。这时的陈良基任职科技部(现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部长,正着手将AI发展纳入国家政策、推动产业与AI 结合。同时,他注意到一篇不同於一般AI 模型探讨的论文,标题写着「你只需要注意力」(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陈良基,前任科技部长、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陈良基提供)酝酿了五年的巨浪「就是一篇专业论文,可是它不是在讨论理论、模型。你仔细看的话,它讲的就是生成式AI 第一代的想法。」陈良基边说边解释:「早期我们讲的AI 比较像决策型AI,它会帮你做决定,所以被大家投入不同资料训练、运用到各领域。但这篇论文却注重在训练生成的能力。」原来,当台湾社会还在让AI 学着辨识人脸、侦测交通违规等情况时,已有科学家开始训练AI 生成文本。陈良基提到,通常实验室发表的技术与实际上应用约相隔五年左右,「2017 年到2022 年底,差不多五年,ChatGPT 就出现了。」如今,ChatGPT 在出世的几个月内已推出第四代,已然成为许多人不可或缺的工作夥伴,更有众多新兴产业随浪而起。然而,在国际各家科技龙头不断推陈出新的时刻,台湾似乎晚了别人一步。
企业陆续推出生成式AI 产品,也让我们不禁反思,为何台湾对於这一浪潮感到意识模糊?陈良基认为,我们确实在看到科技产品在全世界风起云涌时,才意识到自己应该要有所动作。若从全球分工角度来看,台湾并不是市场的驱动者,无法像Google、微软(Microsoft)等大型公司能直接导入新技术,台湾也较缺乏资源及市场,不能以中国产业在庞大市场多方尝试的方式操作。「我们的角色、定位又是什麽?」陈良基问道。找到随浪转动的齿轮在过去,台湾在全球科技产业上其实还是占有一席之地。让我们回想台湾目前在科技领域的定位,不论是在半导体产业里扮演设计和提供晶片的角色,或电脑产业中为设计者提供代工、制造的服务,台湾都有能力在广大国际市场找到自己的地位与价值。陈良基说明,台湾的角色属於技术提供者与产品制造者,在技术层面具备研发的能力,能够将技术推广给其他国家或企业,让市场驱动者使用;到了新技术与市场皆成熟时,前端制造的需求四起,台湾又可以展现新产品的制造能力。
「台湾资源少,不可能什麽都做,但我们可以把定位找清楚之後,再去找到一个有价值的位置。我们必须衡量自己的实力。」 虽然台湾已照着这样的定位成功在国际科技市场运作,但陈良基坦承,还是有许多人认为台湾产业需要更多当上领头羊的企图心。事实上,我们可以从这波生成式AI 浪潮中看见,资源有限的台湾若要跟上龙头企业的脚步还是有些困难。不过陈良基的想法是,台湾在高科技产业的技术提供是数一数二的先行者,并未落於人後,台湾企业在不久後的未来一定也能以相似或全新的角色,与各国家、企业及市场产生新的国际连结。……【更多内容请阅读科学月刊第6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