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同人绘师爱上陆将绘制魔都精兵同人漫画 这下不得不看了

作为u前置内的知名同人画师爱上陆,最近发表了有关最新的推文,其表示後续要推出的大作和内容,基本上已经确定了,这次的新作内容可以说异常的有噱头和看点,算是强强联合系列了,本来看点和噱头就非常充足的魔都精兵,这次要通过爱上陆的手来绘制非常出色的同人漫画作品了,而主角也选定了东妈。

先说情报,来自爱上陆画师的最新推文的内容显示,其宣布自己在之後会绘制来自人气漫画作品魔都精兵中,有关东风舞希的相关同人漫画,而为了保证作品产出的高品质,现如今已经开始练习绘制相关的造型了,就目前的手稿来看,那是妥妥的靠谱和高品质。

而这次要绘制的核心主角,自然就是超人气的妹子东风舞希了,也就是俗称的东妈,在作品中是魔防队九番组组长,东家的现任家主,也是麻衣亚、八千穗和日万凛的母亲。 因为这个特殊的人设和特色,可以说异常的受欢迎和讨喜。

而这次的同人漫画的内容尚且不清楚,感觉直接走盖饭或者三明治剧情的可能性更高一些,而且男主很有可能不会轮到原作的男主,毕竟这画师在圈子内算是很有名的牛头人+睡眠属性的爱好者。 而且男主不是黑肌肉就是胖砸,如果按照画师的个人喜好的话,估计还会套这种老范本的设计。

东妈原作中的表现和奖励操作就非常的懂人心,横向对比下来,有保二争一的能力了,也就总组长在这方面有一战之力,毕竟总组长有狗狗+嗨丝,但是你要说同人漫画的话,那可就不好说了。

《我推的孩子》现实版!日23岁偶像自爆:是两个小孩的单亲妈妈,曾因AI美貌爆红?

心动瞬间_

是小爱…!?

「这绝对不是谎言…」首集开播就登上现象级动漫宝座的《【我推的孩子】》,故事描绘妇产科医生吾郎在转生後成为了传奇偶像「星野爱」的双胞胎儿子,为找寻造成爱死亡的亲生父亲身份,促使他踏上演艺之路展开复仇计画,结合偶像、转生、复仇的元素让人看了目不转睛。想不到「单亲妈妈偶像」竟在现实世界真实上演!?(《我推的孩子》6大爆红原因)

source:fujisakinagi@IG

日本偶像团体「最终未来少女」的成员藤咲凪,日前在电视节目中聊到睡眠话题时,突然自爆:「我其实是两个小孩的单亲妈妈。」瞬间引起摄影棚内的骚动,不只让主持人、嘉宾们惊讶不已,「#现实版我推的孩子」更冲上了当日推特的热搜!

source:fujisakinagi@IG

23岁的「藤咲凪」现为2人女团最终未来少女的成员,从高中时期就参与了偶像团动,并藉着宛如2次元美少女的长相爆红。不过,因为藤咲凪的精巧外貌实在让人觉得太不真实,在公开亮相前还曾被网友们怀疑是「AI造假」,直到她在电视上露面时,才还了她一个清白。

source:话题のツイ动画@Twitter

作为3岁和1岁小孩的妈妈,藤咲凪不仅是首度公开这个身份,同时也在节目上播出了自己的在家育儿时的影片,从影片中也可以看到她背着孩子煮饭、陪他们睡觉等,一家三口的互动让人倍感温馨。

source:fujisakinagi@IG

藤咲凪也在IG上写道,尽管自己可以隐瞒身份,不过随着各种猜臆的谣言四起,加上匿名帐号写下孩子的姓名、外出时遭到偷拍等骚扰,她才决定在曝光前主动向大众说出真相,而贴文下也涌入了粉丝网友们温暖的应援与打气(泪)。

source:fujisakinagi@IG

同时,也因藤咲凪的情况和《【我推的孩子】》情节相似,不少网友也纷纷套用动漫梗,留下像是「千万别开门!」、「ED的声音渐渐响起…」的留言(笑),还有网友表示:「完全看不出是2宝妈!」、「真人化演员预定!」等,说不定未来两个小孩也会想从事演艺相关的职业呢!

tags我推的孩子我推的孩子现实版我推的孩子真人版藤咲凪星野爱 share…

终於来了!Chromebook 能以「镜像方式」使用 Android 手机 App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 Mashdigi,INSIDE 授权转载。

Google 从 2021 年开始测试以镜像方式,让 Android 手机执行 App 可在 Chromebook 上运作的功能,目前以经随着 Chrome OS M115 更新成为正式版本功能。

不过,此功能仅支援特定 Android 手机,其中包含 Google 自有的 Pixel 4a 与後续机种,以及包含小米 12T 以後机种,同时手机与 Chromebook 必须连接相同无线网路,并且在短距离内连接使用。

而让使用者可在 Chromebook 上执行 Android App,主要希望能藉此提高使用者工作效率,例如在 Chromebook 上接听电话、回覆简讯等简易操作,让使用者无须频繁地在Chromebook、手机之间来回切换使用,并且能专注於工作内容。

除了增加以镜像方式在 Chromebook 上使用手机 App,此次更新还增加能让使用者保留 …

卖掉NVIDIA、大买Meta?女股神伍德公开AI选股3条件 | 远见杂志

方舟投资创办人伍德(Cathie Wood)有「女股神」之称,且以慧眼识潜力股着称,她尤其锺爱具破坏式创新能力的公司与技术,这使得她最近出清辉达(Nvidia)股票并大砍特斯拉(Tesla)持股备受瞩目。伍德本月中旬接受访问,说明这些操作的背後原因,并列举看好加密币前景的理由。

今年来,方舟操盘绩效再度发威,靠特斯拉、Coinbase Global、Roku等飙股赚翻了。旗舰基金方舟创新ETF(代码:ARKK)截至7月16日止已狂涨54.5%,比美股标普500指数同时期19%的涨幅还要壮观。方舟其他基金聚焦基因革命、自动驾驶技术与机器人学、金融科技创新等主题,表现也比美股大盘出色。

为何大砍特斯拉持股?

伍德在去年秋、冬季特斯拉股票遭遇卖压时大举买进,并且在前阵子逢高减码获利了结。她本月中旬接受巴隆周刊(Barron’s)访问时,透露最近脱售持股背後的想法。

伍德说:「最主要的原因是投资组合管理。特斯拉股价在过去六个月来已涨了超过两倍半,而某些我们其他的持股仍接近低点。一旦特斯拉在投资组合的权重升到10%以上,我们就会减持股票,把资金重新部署到我们认为尚未得到应有赏识的其他个股。」

伍德仍维持给特斯拉每股2,000美元的目标价位,但这档股票最近跌到264美元左右,凸显这位方舟操盘手仍十分看好特斯拉长期展望。如此坚持看多特斯拉的信心从何而来?

为何长期看多特斯拉?

伍德说:「自特斯拉降价後,我们的信心已增强。特斯拉是少数有能力降价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她解释,特斯拉承担得起降价侵蚀利润的压力,因为有电动车电池成本降低可作靠山,其他电动车制造商因为成本比特斯拉高许多,所以必定大受特斯拉降价打击。她强调,去年特斯拉电动车全球卖出700万辆,她预估到2027年,销量可望提高到6,000万辆,且特斯拉大致而言将保住市占率。

伍德并且看好特斯拉的自驾计程车(Robotaxi)事业,她预估到2027年这个生意可望带给特斯拉2,270亿美元的税前息前折旧摊销前获利(Ebitda),比目前苹果的Ebitda还要高。

她认为,特斯拉拥有一大相对竞争优势:蒐集自路上实际在跑、多达数十亿英里计的驾驶数据。这些大数据可能用来训练模型,让车辆学习在特殊状况下如何调适。她说:「其他业者没人能这麽做,因为掌握的数据量差远了。」

图/伍德强调,去年特斯拉电动车全球卖出700万辆,她预估到2027年,销量可望提高到6000万辆。Unsplash by Beat Jau

为何出清辉达持股?

伍德也解释最近为何出清辉达持股。她说:「许多人对我们旗舰基金不再持有这档股票小题大作。我要说给认为我们不注重价值的人听:正是基於价值考量,我们出清该股。辉达现在的股价,以营收倍数计算,已非常的高。」

为何大买Meta股票?

对照下,伍德上个月首度买进脸书母公司Meta Platforms的股票,她在在巴隆专访中说明理由。伍德说:「脸书重心从元宇宙(metaverse)转向人工智慧(AI ),是股价脱疲翻醒的一大因素。

另一原因是互动(engagement)数据优於预期。Meta订有市场区隔策略–年纪较长的人用脸书,比较年轻的用Instagram和WhatsApp。至於Threads,还有待观察,但我认为不会跟推特(Twitter)一样。」

挑选AI潜力股三要件

至於今年「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大热门,哪些公司会是最大受惠者?又如何掌握这个商机?

伍德指出,方舟透过AI镜头审视个股潜力时,考量三个条件:

1.领域专业和管理团队是否有远见;

2.良好的分销(good distribution);

3.更重要的是,拥有专属数据能用来训练AI模型,以利改善产品与服务、削减成本,并提高生产力。举例来说,她认为Twilio和Teladoc前景亮丽可期。

为何持续看好加密币?

伍德还重申看好加密币展望,理由有三:

1.货币革命,比特币将是最大赢家,明显证据可见於今年3月美国爆发区域银行动荡时,比特币从1.9万美元涨上3万美元;

2.金融服务革命,也就是所谓「去中心化金融」(DeFi),那股浪潮将由Ethereum主导。现在基础设施提供者百家争鸣,伍德已迫不及待想知道最後谁会胜出;

3.数位财产权,许多人称之为非同质化代币(NFT)或「元宇宙」。虚拟世界的不动产已经有人在买了。

本文转载自2023.07.27「经济日报」,仅反映作者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

说来容易做来难,OpenAI悄悄关闭辨识AI或人类创作的服务

(背景图片) Maxim Berg on unsplash

AI功能日愈强大,产出的文字或图像几可乱真,连AI工具自己都无法判断。OpenAI上周悄悄关闭了用以分辨AI或人类生成内容的工具,因为它做不到自己宣称的事。

今年2月初,OpenAI公布名为AI分类器(AI Classifier)的服务,用以辨别由人类编写或是AI生成的文字,以协助解决学生使用AI写论文或报告的欺骗行为。该公司宣称只要输入最少1,000个字元,约为150到250英文单字,这工具就能判断该文本是由人类编写还是AI产生。当时该公司说其模型判断AI生成英文文字的正确判读率为26%,错误判读率(将AI生成文字判读为人类所写)为9%。

不过上周OpenAI在当初宣布这工具的官方部落格上,以一小行声明公告,AI分类器已不再提供,原因是准确性太低。

但OpenAI并未放弃,开发小组已蒐集这工具使用半年来得到的反馈,目前正在研究更有效的文字判读技术,并将投入开发与部署协助使用者判断是否为AI生成的声音和视觉内容。

这也显示AI功能愈来愈强大,足以产生难以区分真假的AI内容。这也呼应了一份由史丹佛大学教授的研究结论。该研究发现,母语非英语的使用者撰写的英文文章,超过一半会被AI侦测工具误判为AI撰写的产物。…

超微CEO苏姿丰旋风来台,带动AI概念股、电子五哥股价齐扬

继图形处理器龙头辉达(NVIDIA)执行长黄仁勳之後,其劲敌超微(AMD)执行长苏姿丰也接续来台,外界预料将再掀起一阵人工智慧(AI)风潮。而AI概念股受到市场投资人青睐,台厂的电子五哥等股价接连上扬,资金外溢到相关零组件、品牌大厂亦接续走高。

苏姿丰旋风抵台

超微半导体执行长苏姿丰来台湾一共5日,行程中除了在南港总部大楼以外,也将出席超微创新日,也预计与和硕(PEGATRON)董事长童子贤、台积电(TSMC)总裁魏哲家等人会面,并同时安排和广达、微星和技嘉等大厂进行会谈,最後在阳明交大接受荣誉博士受奖。

超微成立於1969年,目前是美国一间专注於微处理器及相关技术设计的跨国公司,发展中最大的变化之一是2009年超微分拆将自家晶圆厂的代工业务,成为现今的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 ),转型为无厂半导体公司,仅负责硬体积体电路设计及产品销售业务。

超微产品面向广泛,包含处理器、显示卡、各类电子加速器,还有软体及相关应用程式,应用上在伺服器、商用系统、个人电脑和乙太网路都有着墨,目前被视为人工智慧产业的代表企业之一,和辉达并称GPU双雄。

超微表示,透过三个关键领域:产品、架构和开放生态系,将持续推动AI产业进化。

超微说明,目前它们的技术已经可以驱动几部全球最快的超级电脑,包含:EuroHPC的LUMI超级电脑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Frontier系统(第一个突破百亿亿次级运算屏障的系统),即便是最复杂的生成式AI模型,超微的百亿亿次级运算技术,适合提供所需的处理能力。

超微於2020年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市值一翻再翻至今已达到1905.4亿美元。如今受到苏姿丰来台带动,许多台厂是否达到更多订单或者公布其他业者合作,引起市场关注,而许多投资人开始押宝,推升相关概念股飙升。

7月16日,超微资深副总裁暨伺服器事业群总经理Dan McNamara宣布,AMD为全球最高效能与能源效率的数款云端挹注效能,开发更多产品。

Dan McNamara强调,超微云端业务与Google Cloud以及SAP携手合作,促成SAP选用搭载AMD EPYC处理器以执行Business Suite企业软体工作,满足资料中心现代化与精简IT支出的需求,加速实现企业的价值。

苏姿丰带动相关AI概念股上扬

台湾业者电子五哥受到苏姿丰来台带动,广达、仁宝、纬创、英业达以及和硕股价连续走高,尤其是纬创股价上扬4倍,市值从不到2000亿元,突破4000亿元大关,挤进台股市值前20强,由於近日走势波动太大,遭到证交所於7月14至27日限制分盘交易。

此外,相关零组件、半导体材料也跟着水涨船高,例如在全球矽晶圆中美晶、电子科技硬体技嘉、云服务和云计算公司神达都受到市场青睐。

至於品牌大厂如宏碁,近日则宣布与超为合作推出全新电竞显卡 Predator BiFrost Radeon RX7600 8G 与 RX7600 8G OC,就是采用AMD RDNA 3架构、整合型AI功能加强运算效率,今日股价再创新高,早盘以37.5元开出,一度涨停41.25元,股价改写11年新高。

不过,在市场一片热络之际,生成式AI新创公司Stability AI执行长莫斯塔克(Emad Mostaque)日前示警指出,AI潜藏1兆美元的投资商机,但也可能形成史上最大泡沫。

他强调,AI企业若使用AI不当,将会遭受市场惩罚,就像是谷歌(Google)AI聊天机器人Bard为例,先前在发表时给出错误资讯,致使Google市值短短一天内下挫近千亿美元。而投资人在选择投入大把钞票进入股市时,应审慎评估其中风险。

《日本出版业界文字狱问题》狂战士、狂犬、战斗狂都不能用?将来「狂」会消失在漫画和小说中?

图片来自:https://bbs.ruliweb.com/best/board/300075/read/14380099

大家看到「狂」这个字,会不会感到不舒服呢?最近日本作家、漫画家都热烈议论起,日本的出版业界似乎形成一股禁止使用「狂」这个字的风潮。包括狂战士、狂犬、战斗狂、抓狂、发狂这类词汇都不能使用了。虽说原因是某些团体会抗议,导致出版社疲於应付,然而作家与漫画家们也吐槽,出版社这样一律禁用的作为未免太过粗暴了!以下就跟着一起来看看,「狂」这个字究竟引发多大的问题吧~~

推特热搜:「文字狱」

图片来自:twitter

文字狱(言叶狩り)最近成为了日本推特的热门话题,起因於一位轻小说作家まさみティー(MasamiT)发的这篇文章……

「这次在校正过程当中,我很努力地删除『狂』这个汉字。

譬如『狂战士』、『狂犬』、『战斗狂』,

这类全都被说不能用了。唉。

说不定『狂』将来会变成网路专用字啊。」

图片来自:https://twitter.com/MasamiT/status/1677655893692010496

まさみティー的作品《黒鸢の圣者》

图片来自:https://www.amazon.co.jp/dp/4865547770

根据まさみティー(MasamiT)的说法,日本的出版社似乎正在进行自我审查,禁止了一切有关「狂」这个字的词汇。这种说法随即引来许多作家同行,或是漫画家分享自己的类似遭遇。让网友们惊呼,原来日本的出版业界竟然对「狂」这个字如此敏感啊!

譬如以《嬉皮笑园》闻名的漫画家冰川碧流(氷川 へきる)就说……

「现在的漫画连载也一样,

『抓狂』、『狂气』都不能用。

神经病也不行、恐怖情人也不行,

设计罪犯嘀嘀咕咕的情况也不行。说是要顾虑那些人……」

图片来自:https://twitter.com/hekky3/status/1678936638649430022

「不过我觉得狂犬和战斗狂不能用,真的就是无可救药的文字狱了。狂战士不能用,也会让我失去创作的动力。」

图片来自:https://twitter.com/hekky3/status/1678936638649430022

以《NO GAME NO LIFE 游戏人生》闻名的日本轻小说作家兼插画家榎宫佑也说……

「狂乱绽放→不行

狂喜乱舞→不行

散发狂气→当然也不行

距离感抓狂了→虽然被说要改,但是我跟编辑凹了很久总算给过了。

这些规则是谁订的啊?订的人才真正发狂了吧?」

图片来自:https://twitter.com/yuukamiya68/status/1678958492772896768

历史漫画家大西巷一也说……

「我也曾经因为写出『发狂』被要求改掉,不过设定角色发狂这件事本身倒是OK的。我问过责任编辑:『这样的文字狱有意义吗?』他说出版社真的会收到关於这种事情的抗议,到时候就得被迫应付那些有影响力的团体……」

图片来自:https://twitter.com/kouichi_ohnishi/status/1679027505930592257

知名拳击漫画《第一神拳》的作者森川让次(森川ジョージ)也说……

「我看到文字狱上了推特热搜。

我只知道出版业界的事情,有些词汇的确变得不能用了,反过来也有原本禁用的词汇变得可以用。

在137集单行本当中,有些词汇更是经历了消灭又复活。…

身处台湾, 我们能否搭上生成式AI的浪潮?陈良基、张美珍专访 – 科学月刊Science Monthly

Author 作者 张乐妍/本刊编辑。生成式AI人工智慧机器学习科技产业台湾生成式AI,一项完全崭新的科技产品赫然出现在生活周遭。这类产品同时带来了方便与冲击,也让我们被迫面对原本看似遥远、由AI取代人类的故事情节。全世界都正在遭受这波浪潮奇袭,更何况是身处小岛的我们。如何迎接浪潮,不被击倒;或是乘上浪潮前端,迎风而立?我们邀请了前任科技部长、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陈良基,以及高雄师范大学工业科技教育学系副教授张美珍,一同探讨台湾在生成式AI发展上的位置和挑战,同时思考台湾科技教育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新科技。
时间先转回2012 年,此时社会大众对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想像及概念从攻占世界的机器人变成Apple iOS 个人助理Siri。在这股潮流中,台湾大学讲座教授、国家实验研究院院长陈良基发现AI 是极大的潜力股,大型企业开始朝向大数据分析与AI 发展,更纷纷将资金投入应用的开发。到了2017 年,随着软硬体蓬勃发展,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等技术使用门槛降低,AI 的突飞猛进让台湾科研与产业开始数位转型。这时的陈良基任职科技部(现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部长,正着手将AI发展纳入国家政策、推动产业与AI 结合。同时,他注意到一篇不同於一般AI 模型探讨的论文,标题写着「你只需要注意力」(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陈良基,前任科技部长、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陈良基提供)酝酿了五年的巨浪「就是一篇专业论文,可是它不是在讨论理论、模型。你仔细看的话,它讲的就是生成式AI 第一代的想法。」陈良基边说边解释:「早期我们讲的AI 比较像决策型AI,它会帮你做决定,所以被大家投入不同资料训练、运用到各领域。但这篇论文却注重在训练生成的能力。」原来,当台湾社会还在让AI 学着辨识人脸、侦测交通违规等情况时,已有科学家开始训练AI 生成文本。陈良基提到,通常实验室发表的技术与实际上应用约相隔五年左右,「2017 年到2022 年底,差不多五年,ChatGPT 就出现了。」如今,ChatGPT 在出世的几个月内已推出第四代,已然成为许多人不可或缺的工作夥伴,更有众多新兴产业随浪而起。然而,在国际各家科技龙头不断推陈出新的时刻,台湾似乎晚了别人一步。

企业陆续推出生成式AI 产品,也让我们不禁反思,为何台湾对於这一浪潮感到意识模糊?陈良基认为,我们确实在看到科技产品在全世界风起云涌时,才意识到自己应该要有所动作。若从全球分工角度来看,台湾并不是市场的驱动者,无法像Google、微软(Microsoft)等大型公司能直接导入新技术,台湾也较缺乏资源及市场,不能以中国产业在庞大市场多方尝试的方式操作。「我们的角色、定位又是什麽?」陈良基问道。找到随浪转动的齿轮在过去,台湾在全球科技产业上其实还是占有一席之地。让我们回想台湾目前在科技领域的定位,不论是在半导体产业里扮演设计和提供晶片的角色,或电脑产业中为设计者提供代工、制造的服务,台湾都有能力在广大国际市场找到自己的地位与价值。陈良基说明,台湾的角色属於技术提供者与产品制造者,在技术层面具备研发的能力,能够将技术推广给其他国家或企业,让市场驱动者使用;到了新技术与市场皆成熟时,前端制造的需求四起,台湾又可以展现新产品的制造能力。

「台湾资源少,不可能什麽都做,但我们可以把定位找清楚之後,再去找到一个有价值的位置。我们必须衡量自己的实力。」 虽然台湾已照着这样的定位成功在国际科技市场运作,但陈良基坦承,还是有许多人认为台湾产业需要更多当上领头羊的企图心。事实上,我们可以从这波生成式AI 浪潮中看见,资源有限的台湾若要跟上龙头企业的脚步还是有些困难。不过陈良基的想法是,台湾在高科技产业的技术提供是数一数二的先行者,并未落於人後,台湾企业在不久後的未来一定也能以相似或全新的角色,与各国家、企业及市场产生新的国际连结。……【更多内容请阅读科学月刊第643期】…

《FF16》雪耻啦!游戏内「葡萄」建模大进化 网笑:绝对是开发重心之一

《Final Fantasy XVI(FF16)》不久前在PS5主机独占推出,日本一名网友发现,在《FF14》被吐槽的超随便葡萄,这次在《FF16》大进化,终於从粗糙的水晶体+贴图变成了颗颗分明XDDDD

在2021年时上线的《FF14》6.0资料片「晓月的终焉」(Endwalker)当时在社群平台掀起了广大讨论,比起主线剧情,网友们反而聚焦在新副本旁边的葡萄园,里面一串串葡萄长得超随便,是水晶形状的3D模型直接贴上葡萄贴图,低面数到超脱了现实,那时候引来许多网友们吐槽、做成梗图疯狂转发!

虽然後面更新的版本有让葡萄串稍微「圆润」了一点,但还是很不真实……

▲图/翻摄自Twitter@gyohza_umai,下同

如今随着《FF16》的上市,玩家们忍不住也关心起「葡萄」的建模,日本一名网友@gyohza_umai在推特发文,他游玩时发现葡萄进化超多的啊!立刻把《FF14》和《FF16》的葡萄串做比对,发现《FF16》的葡萄粒粒分明,渲染的精度提高很多,已经建模的跟现实没两样,「绝对有把开发重心放在葡萄园吧www」

许多网友纷纷留言:

「笑死,展现了建模进化的游戏」
「FF开发团队对自己进行了葡萄测试哈哈哈」
「毕竟FF14是线上游戏嘛」
「继动画里面的高丽菜,现在要变成游戏里的葡萄挑战吗」
「粒粒分明看起来好好吃啊哈哈哈」
「以前的葡萄看起来要整个拿起来啃」
「哇!!!葡萄大进化!!!」
「这下性能终於赶上理想了啊w」
「肯定是吉田(游戏制作人)的复仇」

▲图/翻摄自巴哈姆特

2年前的建模真的好随便XDDDD,可能没想过玩家会这麽较真哈哈哈!!

via Twitter


哈日族们看过来!ETtoday新闻云和日本家电量贩店Bic Camera合作,要送你优惠券啦~把Bic Camera优惠券直接存在手机内,消费满未税价5001日元以上,结帐时刷条码+出示护照就可以享有优惠罗。

※部分商品不适用此优惠券、此优惠券不可与其他优惠并用※

▼点图可放大…

500 万首古典音乐免费听 Apple Music Classical App 登场

Apple 今天正式推出了 Apple Music Classical 应用程式,将於 3 月 28 日推出,现有的 Apple Music 订阅者可以免费使用该服务。

Apple Music Classical 提供了全球最大的古典音乐型录,拥有超过 500 万首曲目和作品,从新发行到庆祝的经典名作,以及数千张独家专辑等。此外,该应用程式还提供完善的搜寻功能,可以按作曲家、作品、指挥家或目录号搜寻。

Apple Music Classical 提供最高的音质(高达 192 kHz/24 位 Hi-Res Lossless),并支援 Spatial Audio,以及包括作曲家传记、关键作品描述等资料。

Apple Music Classical 的推出一直受到外界的期待,因为 Apple 在 2021 年收购了 Primephonic 音乐串流服务之後,曾承诺在 …